家庭生活主页

目录

 

家庭生活 -

 

 

生育与心理卫生

  由受孕的那一刻时,其实就关乎於母亲与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也可谓是家庭心理卫生的一大起始点。当受孕的那一瞬间,作母亲的是否是愉悦的?而非在被强迫或被强暴的阴影中;在得知怀孕的消息时,作母亲的是否是满心期待或是预期中盼望下的,亦或是吃惊、万分不情愿、甚至想要用各种方法堕胎而不成?

        在怀胎十月的过程中,作母亲的是否得到充分的家庭或社会的支持?

         没有来自怀孕就得辞职的社会结构压力、没有怀孕就得回家的家庭压力、没有怀孕会被取笑或认定工作不努力、为身材变形而伤神;在生产检查中能得到充分的资讯与支持,而不会陷於缺少正确资讯的医疗恐惧中、不会因简陋不友善的产检环境而使孕妇春光外泄的难堪;生产过程中不会因各种仪器的牵伴,造成行动不便任人宰割的情形;更不会在获知是女孩时有强烈的失望与对夫家的歉意;也不会在才怀胎数周会因知道是女胎而将她人工流产堕胎处理;生产完毕不论是在产房的照顾或回家的作月子,不会因为与婆家饮食或生活信念的不同,作月子反而辛苦,或根本无人照顾;也不会被孤立於家中无人协助或指导育婴之道,而产生挫折、无助、甚至愤怒而伤及婴儿。

  因此生育健康需要在一个性别不岐视的社会结构下,才能使生产的妇女有充分的支持与保障,才能有心理健康的愿景,也是维持一个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也维系著一个身心健康孩子的成长,一个幸福家庭的前提。因此作为一个作父亲的,必须及早有家庭心理卫生的观念,才能与伴侣共同经营家庭,才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

  近年来经济高度发展、社会变迁快速,媒体资讯普及,但是有关心理卫生方面却不见有所关注,或许是心理健康涵盖范围太广,使人无所适从;也可能是对心理卫生的认知不清,只以为是个人因素,而未由社会建构观点诠释之;形成对个人的要求甚至责备,但对社会建构的环境却无任何改善的动机。

        因此由女性观点提出妇女心理健康的要求,社会大环境其实是建构妇女心理不健康的元凶,性别岐视、男尊女卑不当社会化结果,造成女性的低自尊与无自信,形成忧郁或厌食行为;

        家庭重担无社会支持体系协助,造成女性负荷过高而致生病;

        社会环境不安全导致暴力丛生,而仍归咎於女生个人行为不小心,导致恐慌症与焦虑症的盛行;

        男性酒色文化更导致不当男性气概的夸大而对女体伤害,物化女性伤害身心健康;

        工作场所升迁对女性不利、性骚扰频传,导致女性需花超过男性的努力以求工作上发展,身心负荷大;

        医疗场所更充满性别歧视,误诊、误导女性健康,造成女性忐忑不安;

        在在显示是社会造成女性的心理不健康;因此衷心期盼从事女性心理健康工作的卫生界、社工实务、警政、教育人士能一起携手合作,切实明了「社会建构性别」所造成的影响与对女性的伤害,同心建构一个无性别岐视(non-sexist)的社会环境,真正落实每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期盼有更多妇女研究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以「世界心理健康」一书即指出,心理卫生的指标包括健康议题、恶质情境与病态社会,其中恶质情境的指标之一即为「性别歧视」,而病态社会指标则有「妇女受虐」、「社会暴力」等。全球皆已重视,我国却独缺,遑论还想与世界同步或加入联合国。

  世界心理卫生联盟即在1996年订为世界妇女心理健康年,并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呼吁全球各国重视,并对「女性及心理健康」提出呼吁及要求:

  • 提升大众对於妇女及女孩的心理健康需求之觉醒及了解
  • 增进对妇女心理健康照护的品质
  • 了解暴力对於妇女所造成的影响,并提供包括妇女支援组织及非传统的治疗法治疗
  • 为减少社会问题,需组织妇女服务网对於受虐、受暴及被迫卖淫的妇女提供协助
  • 提供教育、谘商及支援给受爱滋感染的妇女及其家人
  • 提供妇女心理卫生的教育及相关的训练给卫生署、公共卫生官员、警察及司法单位
  • 发展计画政策来重视妇女的工作机会并减少贫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 提升妇女的自我意识及情绪福利,加强预防妇女的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是大家的权利也是女性的权利、维护妇女的心理健康不单是妇女的责任,也是政府社会大众的责任、面对提升女性自己的心理健康,也要求国家政府正视与维护妇女的心理健康!

        妇女的心理健康代表社会是否提供适当的心理健康环境!妇女心理健康指标是直接反映出国家社会是否真正保障妇女在公共和健康政策及法律下安全平等不被歧视!

 

 


Copyright ?1998-2003 :: shanghai.ws
Hosted by Free Hosting Guru